書接上回,話說要用庫來增強C++的效率,我們在庫里實現了一個struct結構體,并把函數放進結構體里,從而隱藏了函數名,力圖避免明明沖突,并且講述了.h文件的重要作用,把函數放進了結構體中,算是邁進了C++的門檻了。但是struct中的數據客戶程序員還是會看到,更重要的是,客戶程序員還可以隨心所欲地修改他,這造成了潛在的危險。為了消除這些不穩定因素,c++的訪問控制應運而生。
目的:1. 讓客戶程序員遠離他們不需要使用的東西,請把重點放在接口上。2. 庫設計者可以隨心所欲地改變內部實現。
實現:private,public,protected
被private修飾的變量和函數不能被外部函數存取,這就是一道屏障。但是很多情況下,外部函數需要這些變量,這就需要友元聲明。友元的聲明必須要在“當事者類”中。相當于必須是我承認你是我的朋友,你才能進入我家。而不是你自己說你是我的朋友你就可以進入我家。
struct X;// 不完全類型說明
struct Y{
void f(X*);
}
struct X{
private:
int i;
public:
friend void Y::f(X*);
};
void Y::f(X*)
{
X->i = 1;
}
Y有一個成員函數,它將修改X類型的對象。C++的編譯器要求在引用任一變量之前必須先聲明,所以Y必須在他的成員Y::f(X*)被聲明為X的一個友元之前聲明。但該聲明必須又要先聲明X。這是可以先聲明X,告訴編譯器,這是一個結構體,然后,聲明Y::f(X*),這里引用了一個X對象地址。這點很重要,因為編譯器知道這個地址是4個字節,并且指向一個結構體,我可以不了解這個結構體是什么,大小多少,但是我了解這個地址,它只是四個字節,并且指向某個內存塊。這些對傳遞一個地址足夠了。如果傳遞一個對象的話,那必須知道該對象的大小和內存分配方式。
嵌套友元
嵌套類并不能訪問private成員的權限,獲得訪問私有成員的權限,必須遵守如下規則:
1. 首先聲明一個嵌套類。
2. 然后聲明他是全局范圍使用的一個friend
3. 然后定義這個嵌套類。
class A
{
private:
int i;
public:
class B;//declare
friend class B;//declare as friend
class B{//definition
private:
A a;
public:
void f(){a.i = 1;}
};
};
句柄類--隱藏隱藏實現
這里用了兩個隱藏,原因是,如果我們給客戶.h文件的話,他們還會看到類中的私有變量,并且會通過某種手段修改他們,這是因為:private和public只在編譯的時候有用,但是編譯完成之后,在內存中只是一塊內存塊,可以隨意地存取。限定作用在運行時是沒有用的。
我們有兩個方面的考慮:1. 讓客戶程序員不能輕易地訪問私有實現部分。2. 避免不必要的重復編譯。
如果你在.h文件中修改了這個類的聲明,那么你需要重新編譯包含了這個.h文件的cpp文件,如果把私有變量放在一個結構體中,并且.h文件中只提供該結構體的指針和該類的接口,那么當你修改了私有變量之后,只需要包含那個結構體的定義文件。
//handle.h
#ifndef HANDLE_H
#define HANDLE_H
class Handle
{
struct Pointer;
Pointer* pointer;
public:
void initialize();
};
#endif
// handle.cpp
#include "handle.h"
struct Handle::Pointer{
int m_i;
int m_j;
};
void Handler::initialize()
{
pointer->m_i = 0;
pointer->m_j = 0;
}
代碼
因為在聲
posted on 2012-05-29 15:52
Dino-Tech 閱讀(686)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