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上突然搜索到了關于鏈接庫如何生成的文章,在平時接觸到的代碼中也有這方面的應用,于是看了看,還是決定收藏在我的blog中,以后可以多看看,具體的內容如下:
如果程序是在編譯時加載庫文件的,就是使用了靜態庫。如果是在運行時加載目標代碼,就成為動態庫。換句話說,如果是使用靜態庫,則靜態庫代碼在編譯時就拷貝到了程序的代碼段,程序的體積會膨脹。如果使用動態庫,則程序中只保留庫文件的名字和函數名,在運行時去查找庫文件和函數體,程序的體積基本變化不大
靜態庫的原則是“以空間換時間”,增加程序體積,減少運行時間
動態庫的原則是“以時間換空間”,增加了運行時間,但減少了程序本身的體積
靜態庫文件的擴展名一般為.a,其編寫步驟很簡單
⑴編寫函數代碼
⑵編譯生成各目標文件
⑶用ar文件對目標文件歸檔,生成靜態庫文件
注意歸檔文件名必須以lib打頭
使用要點:
⑴在gcc 的-I參數后加上靜態庫頭文件的路徑
⑵在gcc 的-L參數后加上庫文件所在目錄
⑶在gcc 的-l參數后加上庫文件名,但是要去掉lib和.a擴展名
比如庫文件名是libtest.a 那么參數就是 -l test
制作庫文件
⑴生成目標文件
gcc -c myprogram.c
執行完后會生成一個myprogram.o文件
⑵用ar命令歸檔,格式為ar -rc <生成的檔案文件名> <.o文件名列表>
再次提醒,歸檔文件名一定要以lib打頭, .a結尾。
ar -rc libmyprogram.a myprogram.o
執行完后會生成一個libmyprogram.a文件
編譯目標文件,注意要把靜態庫頭文件的路徑加到-I參數里面
gcc -I/directory/to/include -o main.o -c main.c
現在生成了一個main.o文件
生成可執行文件,注意要把靜態庫文件的路徑加到-L參數里面,
把庫文件名(去掉打頭的lib和結尾的.a)加到-l參數后面。如下面所示
gcc -o main -L/directory/to/lib main.o -lmyprogram
此時就會生成一個名為main的可執行文件
另外,注意- l參數好象應該加到輸入文件名的后面,否則會報錯
上面的就是靜態庫的操作方法,也是平時比較多的用到的,另外一個動態庫就暫時不去學習了,等用到了再說了,網上的資料很多.......
posted on 2007-11-17 22:00
LG 閱讀(1152)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Unix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