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中的string用法(一)
摘要: basic_string::append 向string 的后面加字符或字符串。(比+=, push_back 更靈活) (1) 向string 的后面加C-string ... 閱讀全文posted @ 2006-09-04 18:47 HUYU 閱讀(8465)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posted @ 2006-09-04 18:47 HUYU 閱讀(8465)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posted @ 2006-09-04 18:45 HUYU 閱讀(3836)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什么是對齊,以及為什么要對齊:
現代計算機中內存空間都是按照byte劃分的,從理論上講似乎對任何類型的變量的訪問可以從任何地址開始,但實際情況是在訪問特定變量的時候經常在特定的內存地址訪問,這就需要各類型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在空間上排列,而不是順序的一個接一個的排放,這就是對齊。
對齊的作用和原因:各個硬件平臺對存儲空間的處理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平臺對某些特定類型的數據只能從某些特定地址開始存取。其他平臺可能沒有這種情況,但是最常見的是如果不按照適合其平臺要求對數據存放進行對齊,會在存取效率上帶來損失。比如有些平臺每次讀都是從偶地址開始,如果一個int型(假設為32 位系統)如果存放在偶地址開始的地方,那么一個讀周期就可以讀出,而如果存放在奇地址開始的地方,就可能會需要2個讀周期,并對兩次讀出的結果的高低字節進行拼湊才能得到該int數據。顯然在讀取效
率上下降很多。這也是空間和時間的博弈。
對齊的實現
通常,我們寫程序的時候,不需要考慮對齊問題。編譯器會替我們選擇適合目標平臺的對齊策略。當然,我們也可以通知給編譯器傳遞預編譯指令而改變對指定數據的對齊方法。
但是,正因為我們一般不需要關心這個問題,所以因為編輯器對數據存放做了對齊,而我們不了解的話,常常會對一些問題感到迷惑。最常見的就是struct數據結構的sizeof結果,出乎意料。為此,我們需要對對齊算法所了解。
對齊的算法:
由于各個平臺和編譯器的不同,現以本人使用的gcc version 3.2.2編譯器(32位x86平臺)為例子,來討論編譯器對struct數據結構中的各成員如何進行對齊的。
設結構體如下定義:
struct A
{
int a;
char b;
short c;
};
結構體A中包含了4字節長度的int一個,1字節長度的char一個和2字節長度的short型數據一個。所以A用到的空間應該是7字節。但是因為編譯器要對數據成員在空間上進行對齊。
所以使用sizeof(strcut A)值為8。
現在把該結構體調整成員變量的順序。
struct B
{
char b;
int a;
short c;
};
這時候同樣是總共7個字節的變量,但是sizeof(struct B)的值卻是12。
下面我們使用預編譯指令#progma pack (value)來告訴編譯器,使用我們指定的對齊值來取代缺省的。
#progma pack (2) /*指定按2字節對齊*/
struct C
{
char b;
int a;
short c;
};
#progma pack () /*取消指定對齊,恢復缺省對齊*/
sizeof(struct C)值是8。
修改對齊值為1:
#progma pack (1) /*指定按1字節對齊*/
struct D
{
char b;
int a;
short c;
};
#progma pack () /*取消指定對齊,恢復缺省對齊*/
sizeof(struct D)值為7。
對于char型數據,其自身對齊值為1,對于short型為2,對于int,float,double類型,其自身對齊值為4,單位字節。
這里面有四個概念值:
1.數據類型自身的對齊值:就是上面交代的基本數據類型的自身對齊值。
2.指定對齊值:#progma pack (value)時的指定對齊值value。
3.結構體或者類的自身對齊值:其成員中自身對齊值最大的那個值。
4.數據成員、結構體和類的有效對齊值:自身對齊值和指定對齊值中小的那個值。
有了這些值,我們就可以很方便的來討論具體數據結構的成員和其自身的對齊方式。有效對齊值N是最終用來決定數據存放地址方式的值,最重要。有效對齊N,就是表示“對齊在N上”,也就是說該數據的"存放起始地址%N=0".而數據結構中的數據變量都是按定義的先后順序來排放的。第一個數據變量的起始地址就是數據結構的起始地址。結構體的成員變量要對齊排放,結構體本身也要根據自身的有效對齊值圓整(就是結構體成員變量占用總長度需要是對結構體有效對齊值的整數倍,結合下面例子理解)。這樣就不能理解上面的幾個例子的值了。
例子分析:
分析例子B;
struct B
{
char b;
int a;
short c;
};
假設B從地址空間0x0000開始排放。該例子中沒有定義指定對齊值,在筆者環境下,該值默認為4。第一個成員變量b的自身對齊值是1,比指定或者默認指定對齊值4小,所以其有效對齊值為1,所以其存放地址0x0000符合0x0000%1=0.第二個成員變量a,其自身對齊值為4,所以有效對齊值也為4,所以只能存放在起始地址為0x0004到0x0007這四個連續的字節空間中,復核0x0004%4=0,且緊靠第一個變量。第三個變量c,自身對齊值為 2,所以有效對齊值也是2,可以存放在0x0008到0x0009這兩個字節空間中,符合0x0008%2=0。所以從0x0000到0x0009存放的都是B內容。再看數據結構B的自身對齊值為其變量中最大對齊值(這里是b)所以就是4,所以結構體的有效對齊值也是4。根據結構體圓整的要求, 0x0009到0x0000=10字節,(10+2)%4=0。所以0x0000A到0x000B也為結構體B所占用。故B從0x0000到0x000B 共有12個字節,sizeof(struct B)=12;
同理,分析上面例子C:
#progma pack (2) /*指定按2字節對齊*/
struct C
{
char b;
int a;
short c;
};
#progma pack () /*取消指定對齊,恢復缺省對齊*/
第一個變量b的自身對齊值為1,指定對齊值為2,所以,其有效對齊值為1,假設C從0x0000開始,那么b存放在0x0000,符合0x0000%1= 0;第二個變量,自身對齊值為4,指定對齊值為2,所以有效對齊值為2,所以順序存放在0x0002、0x0003、0x0004、0x0005四個連續字節中,符合0x0002%2=0。第三個變量c的自身對齊值為2,所以有效對齊值為2,順序存放
在0x0006、0x0007中,符合 0x0006%2=0。所以從0x0000到0x00007共八字節存放的是C的變量。又C的自身對齊值為4,所以C的有效對齊值為2。又8%2=0,C 只占用0x0000到0x0007的八個字節。所以sizeof(struct C)=8.
本文摘自 http://www.j2medev.com/blog/user1/3060/archives/2005/250.html
posted @ 2006-08-27 22:12 HUYU 閱讀(207)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posted @ 2006-08-27 16:10 HUYU 閱讀(1512)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最新的無線終端產品大多數都裝備了高速數據接口、高分辨率LCD屏和相機模塊,甚至有些手機還安裝了通過DNB連接器接收電視節目的功能。除增加新的功能外,手機尺寸的挑戰依然沒有變化,手機還在向小巧、輕薄方向發展。眾多功能匯聚在一個狹小空間內,導致手機設計中的ESD和EMI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這些問題必須在手機設計的最初階段解決,并需要按照應用選擇有效的解決辦法。
ESD和EMI防護設計的新挑戰
傳統的ESD保護或EMI濾波功能是由分立或無源器件解決方案占主導地位,例如,防護ESD的變阻器或防護EMI的基于串聯電阻和并聯電容器的PI型濾波結構。手機質量標準的提高和新型IC的高EMI敏感度促使設計人員必須提高手機的抗干擾能力,因此某些方案的技術局限性已顯露出來了。
簡單比較變阻器和TVS二極管的鉗位電壓Vcl,就可以理解傳統解決方案的局限性。變阻器的鉗位電壓Vcl(8/20ms@Ipp=10A測試)顯示大約40V,比TVS二極管的Vcl測量值高60%。當必須實施IEC 61000-4-2標準時,要想實現整體系統的穩健性就不能怱視這種差別。除這個內在的電壓差問題外,在手機使用壽命期內,隨著老化現象的出現,無源器件解決方案還暴露出電氣特性變化的問題。
因此,TVS二極管解決方案在ESD保護市場占據很大的份額,同時集成化的硅解決方案也是EMI濾波器不可或缺的組件。
是采用單線TVS還是ESD陣列保護?
關于某些充分利用ESD保護二極管的布局建議,我們通常建議盡可能把ESD二極管放置距ESD干擾源最近的地方。最好放在I/O接口或鍵盤按鍵的側邊。因此,在選擇正確的保護方法之前必須先區分應用形式。
以鍵盤應用為例,因為ESD源是一個含有多個觸點的大區域,最好是設計類似于單線路TVS的保護組件,圍繞電路板在每個按鍵后放置一個ESD二極管。如果采用陣列設計,保護功能將得到保證,但是這種設計將會受到潛在的ESD問題的影響,例如二條線路之間的輻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手機內部的ESD干擾控制并沒有被全面優化。
全新的單線保護
正當單線保護器件被廣泛用于抑制ESD放電時,一種在同一封裝內集成兩個并聯二極管的兩級鉗位概念產生了。圖1對傳統的單線ESD保護與新型兩級鉗位二極管組件進行了對比。
與目前的單線ESD保護二極管相比,這種創新將ESD防護性能進一步提高了。如果實施ESD放電,當在該IC輸入端上施加15kV空氣放電時,兩個鉗位級確保輸出端殘留最少的放電電壓。
與單ESD解決方案相比,當施加15kV放電電壓時,并聯兩個二極管的方案將輸出殘余電壓降低40%。此外,意法半導體(ST)開發的新封裝SOD882還有助于節省PCB空間,因為即便內置兩個二極管,每線僅占用面積0.6mm2。同時,封裝高度在0.4到0.5mm之間,特別適合纖薄型和滑板手機。
雖然單ESD二極管在鍵盤應用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但是我們不妨介紹一下二極管陣列解決方案。在多條數據線路通過一個獨特的連接器被集中在一點的情況中,ESD陣列二極管通常被用于節省電路板空間,提高連接器保護功能的穩健性。SIM卡連、手機底座連接器、外部存儲卡、手機連接器等都是這種情況,如圖2所示。
ESD陣列優化PCB面積
ESD二極管陣列解決方案的最大優點是,在一個外部尺寸極小的封裝內提供4個或5個TVS二極管。實際上,這是保護整個I/O連接器所必須的,因為ESD干擾的入口點通常集中于一個相對較小的面積上。
ESD保護二極管被焊接在I/O連接器附近,用于防止61000-4-2標準規定的8kV接觸放電和15kV空氣放電時所產生的任何損壞。這意味著當通過一個330Ω電阻給一個150pF電容放電時,ESD保護二極管能夠抵抗15kV的電壓。
ST最近擴充了保護二極管陣列產品線,推出了一個名為M6的微型封裝。新產品比現有的SOT323和SOT666節省PCB空間高達75%和45%。
超高速數據線路保護
按照目標應用的信號傳輸速度選擇TVS二極管是設計高效ESD保護功能的關鍵之一?;旧?,前面提及的信號的數據傳輸速率越高,ESD保護二極管的電容就要求越低。
因此,必須把保護組件在電流信號上產生的干擾降至最低。這與TVS二極管的寄生電容有直接的關聯。例如,在USB2.0的情況中,因為數據傳輸速率達到480Mbps,所以需要ESD保護組件的電容極低。
實驗室的測量結果顯示,寄生線電容高于3.5pF的ESD保護二極管可能會在高速數據傳輸時產生很大的信號干擾。結果可能導致USB2.0收發器無法正常讀取數據。而對于USB1.1接口,寄生電容大約50pF的二極管并不會構成任何數據完整性問題。這就是USB2.0的ESD保護組件的額定寄生電容在0V時通常要求低于3pF的主要原因。
USBULC6-2P6就是專門為滿足高速數據接口的需求而開發的。這個產品的主要功能是保護USB接口。所有引腳都符合要求最嚴格的IEC61000-4-2第4級ESD標準。典型線路電容是2.5pF,保證低于3.5pF,可完全滿足USB接口的所有設計要求。
兩條數據線路之間的差分電容均衡性是設計人員必須考慮的另一個特性。因此設計人員可以給電容參數差量極小的數據線路設計極其相似的組件。這是硅二極管的一個十分顯著的優點,因為變阻器的電容偏差大約10%到20%。
新的收發機發射信號的速度非??欤瑫r耗電也越來越大,為了有助于優化電池使用壽命,超低電容的ESD保護二極管的漏電流被降低到1微安以下。
除保護兩條數據線路外,還必須保護Vbus線路。這是這個特殊的保護器件的另一個增值之處,因為它保護D+、D-和Vbus三條線路。專用的TVS二極管在相同的條件下像保護數據線路一樣保護Vbus線路,防護ESD浪涌。
因為手機還有空間的限制因素,所以USB2.0的三條線路ESD防護不得超過SOT666封裝尺寸。USB2.0專用ESD防護電路見圖3。
圖3所示的軌對軌保護概念是效率最高的高速數據線路ESD防護概念,是速率每秒480Mbits高速串行線路的最佳折衷方案,它兼顧了數據完整性、信號均衡性、低功耗和最嚴格的ESD標準。
手機EMI抗干擾功能
在某情況下,ESD問題并不是工程師要解決的唯一問題。因為手機發射和傳送RF信號時,很多電子組件受到RF輻射,因此,必須抑制RF輻射以保護正常的工作。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某些IC自己也會產生RF輻射以及射頻干擾。
基本上,很多接口都會容易受到GSM脈沖的攻擊,如音頻線路或LCD或相機模塊,產生能夠聽見的噪聲或可以看見的屏幕抖動。這就是在設計手機時強烈推薦EMI濾波器的原因。
在某種意義上,EMI輻射抑制已成為下一代手機如多頻手機或3G手機的關鍵問題,因為現有解決方案即將達到技術極限。
采用分立的電阻和電容的單一阻容PI型濾波器設計不再是節省空間的解決方案。此外,因為衰減帶寬很窄,阻容濾波器的濾波性能極差。對于空間限制極嚴,工作頻率擴大幾個頻段的多頻手機和3G手機,這類濾波器的缺陷明顯。
設計師開始關注衰減大和衰減頻帶寬的低通濾波器,以硅為材料的集成EMI濾波器是適合所有這些需求的濾波器,它表現出極寬的衰減范圍,從800MHz到2GHz或3GHz,S21參數超過30db等。同時,這些濾波器可針對高速數據應用實現低寄生電容結構和超小的PCB空間。
硅EMI濾波器:LC型還是RC型?
今天,半導體供應商正在提供LC型或RC型濾波器,問題在于如何為正確的應用選擇正確的技術。
對上文提及的兩種技術的純濾波性能進行對比,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看見相似的濾波特性,兩種結構都表現出極寬的抑制頻帶。這些主要特性的取得歸功于能夠最大限度降低濾波器(無論是RC還是LC型)的寄生電感的集成概念。
然后,LC濾波器能夠優化低頻的插入損耗。與RC濾波器相比,濾波特性在技術規格中確實存在明顯的差別。但是考慮到特性曲線是在50Ω環境中測量到的,設計師可能注意到,在應用條件下,因為多數IC是高阻抗元器件,RC濾波器的串聯電阻或LC濾波器的串聯電感對插入損耗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因此,即使在濾波器技術規格中看到插入損耗的差異,這個差異也不真地適合應用條件。
盡管如此,我們可以使RC或LC濾波器信號傳輸能力實現差異化。特別是在高頻下,LC濾波器可能具有RC濾波器絕對沒有的某些振蕩效應。這些寄生振蕩可能會干擾信號甚至會產生比RC濾波器更長的延遲時間。圖4所示是通過硅LC濾波器進行的信號傳輸測試,從圖中可以看到振蕩效果。
最后,EMI濾波器是使用硅RC還是LC,兩者之間沒有明顯的性能差異,因為它們的特性在實際應用中基本相同,低阻抗環境除外。順便提及一下,考慮到現有的硅技術,電阻的集成密度比電感器高出很多。因此,LC濾波器的制造成本高于RC濾波器。
現在讓我們對比無源LC濾波器和硅RC濾波器,大家熟知的兩者之間的差異是,無源技術基于集成變阻器(而硅濾波器集成的是二極管)。因此,這種濾波器不如硅RC濾波器耐用,同時過濾特性類似于分立電容器,這意味著抑制頻帶尖而窄,不能為新一代多頻手機100%優化。
濾波器的RC耦合是設計人員必須精心選擇的首要特性,本質上說,應用的信號傳輸速度越快,濾波器線路的總電容就應該越小。
因此,對于UART、RS232或音頻線路,標準電容在幾百個pF范圍內的EMI濾波器足以確保優秀的濾波性能和最小的信號干擾。
對于高速接口像LCD或CMOS傳感器,濾波器的寄生電容對視頻信號完整性的影響很大,所以電容值必須降到最低限度,幾十個兆赫茲的頻率,電容必須小于20pF。
這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因為濾波器的濾波性能會因為本身電容變小而降低。
因為最近的半導體設計,現在市場上出現了超低電容EMI濾波器結構,以及超高衰減量、寬帶抑制和符合IEC61000-4-2第4級的ESD保護功能。意法半導體是市場上率先推出電容超低、抑制帶寬極大并符合IEC61000-4-2第4級安全標準的濾波器結構,EMIF08-VID01F2在800MHz到3GHz頻帶內可以實現30dB以上的衰減抑制,同時在3V工作電壓時其線電容只有17pF。
要想取得最佳的濾波性能,除考慮硅產品本身的特性外,還要考慮組件的封裝和布局,這就是大多數基于硅的EMI濾波器采用400um管腳間距的倒裝片封裝或microQFN封裝的原因。微型封裝的主要優勢之處是寄生電感影響小,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高頻下的衰減特性;其次微型封裝尺寸小,有助產品的微型化趨勢。
400um管腳間距還可簡化和最小化濾波器與I/O連接端子之間的布局連接,因此,使用管腳間距較小的新封裝有助于提高PCB+布局+濾波器的系統整體性能。圖5所示是ST的一個超小濾波器的簡圖。
與分立的電容和電阻占用的PCB電路板空間相比,像EMIF08這樣的倒裝片和mQFN封裝的硅濾波器可節省PCB空間近70%,將組件數量從18個減少到1個,同時還能維持或降低應用的整體成本。
最后,RC硅濾波器是一個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其過濾性能、ESD保護和PCB空間占用超過了分立解決方案。除單純的性能對比外,集成解決方案更適合新一代手機對寬衰減帶寬和高密度集成電路板的需求。
本文小結
在手機設計的初始階段,ESD和EMI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必須根據實際應用選擇專門的方法來解決ESD和EMI問題。雖然保護組件本身的性能十分關鍵,但是布局考慮也有助于提高系統的整體防護性能。
為提高新一代手機的EMI抗干擾性能和ESD抗靜電性能,ST在2006年全面增強了產品組合,推出了微型超薄單線ESD保護產品,這是一個產品型號齊全的ESD陣列,其microQFN封裝占用電路板空間比SOT666和其它專用產品如USB2.0接口專用超低電容保護組件低40%。此外,新系列EMI濾波器取得了新的突破,在一個倒裝片或400um管腳間距的microQFN封裝內組裝了超小或超大的電容結構。
作者:S. Mosquera Duran
IPAD及保護產品部市場經理
意法半導體公司
posted @ 2006-08-24 22:26 HUYU 閱讀(312)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一、如何實現微弱信號放大?
傳感器+運算放大器+ADC+處理器是運算放大器的典型應用電路,在這種應用中,一個典型的問題是傳感器提供的電流非常低,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完成信號放大?張世龍指出,對于微弱信號的放大,只用單個放大器難以達到好的效果,必須使用一些較特別的方法和傳感器激勵手段,而使用同步檢測電路結構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測量效果。這種同步檢測電路類似于鎖相放大器結構,包括傳感器的方波激勵,電流轉電壓放大器,和同步解調三部分。他表示,需要注意的是電流轉電壓放大器需選用輸入偏置電流極低的運放。另外同步解調需選用雙路的SPDT模擬開關。
另有工程師朋友建議,在運放、電容、電阻的選擇和布板時,要特別注意選擇高阻抗、低噪聲運算和低噪聲電阻。有網友對這類問題的解決也進行了補充,如網友“1sword”建議:
1)電路設計時注意平衡的處理,盡量平衡,對于抑制干擾有效,這些在美國國家半導體、BB(已被TI收購)、ADI等公司關于運放的設計手冊中均可以查到。
2)推薦加金屬屏蔽罩,將微弱信號部分罩起來(開個小模具),金屬體接電路地,可以大大改善電路抗干擾能力。
3)對于傳感器輸出的nA級,選擇輸入電流pA級的運放即可。如果對速度沒有多大的要求,運放也不貴。儀表放大器當然最好了,就是成本高些。
4)若選用非儀表運放,反饋電阻就不要太大了,M歐級好一些。否則對電阻要求比較高。后級再進行2級放大,中間加入簡單的高通電路,抑制50Hz干擾。
二、運算放大器的偏置設置
在雙電源運放在接成單電源電路時,工程師朋友在偏置電壓的設置方面會遇到一些兩難選擇,比如作為偏置的直流電壓是用電阻分壓好還是接參考電壓源好?有的網友建議用參考電壓源,理由是精度高,此外還能提供較低的交流旁路,有的網友建議用電阻,理由是成本低而且方便,對此,張世龍沒有特別指出用何種方式,只是強調雙電源運放改成單電源電路時,如果采用基準電壓的話,效果最好。這種基準電壓使系統設計得到最小的噪聲和最高的PSRR。但若采用電阻分壓方式,必須考慮電源紋波對系統的影響,這種用法噪聲比較高,PSRR比較低。
三、 如何解決運算放大器的零漂問題?
有網友指出,一般壓電加速度傳感器會接一級電荷放大器來實現電荷——電壓轉換,可是在傳感器動態工作時,電荷放大器的輸出電壓會有不歸零的現象發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對此,網友“Frank”分析道,有幾種可能性會導致零漂:1)反饋電容ESR特性不好,隨電荷量的變化而變化;2)反饋電容兩端未并上電阻,為了放大器的工作穩定,減少零漂,在反饋電容兩端并上電阻,形成直流負反饋可以穩定放大器的直流工作點;3)可能挑選的運算放大器的輸入阻抗不夠高,造成電荷泄露,導致零漂。
網友“camel”和“windman”還從數學分析的角度對造成零漂的原因進行了詳細分析,認為除了使干擾源漂移小以外還必須使傳感器、纜線電阻要大,運放的開環輸入阻抗要高、運放的反饋電阻要小,即反饋電阻的作用是為了防止漂移,穩定直流工作點。但是反饋電阻太小的話,也會影響到放大器的頻率下限。所以必須綜合考慮!
而嘉賓張世龍則建議,對于電荷放大器輸出電壓不歸零的現象,一般采用如下辦法來解決:
1)采用開關電容電路的技巧,使用CDS采樣方式可以有效消除offset電壓;2)采用同步檢測電路結構,可以有效消除offset電壓。
posted @ 2006-08-24 22:18 HUYU 閱讀(310)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posted @ 2006-08-24 22:03 HUYU 閱讀(203)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posted @ 2006-08-24 22:01 HUYU 閱讀(247)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posted @ 2006-08-24 22:00 HUYU 閱讀(354)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1.1 static 和 const 的作用
1.2? 解釋宏定義的作用
???#ifndef __FILE_H__
???#define __FILE_H__
???#endif //__FILE_H__
1.3 空間大小,WIN32平臺
???char *p = "Hello"
???int n = 100;
???sizeof(*p) = ?
???sizeof(p) = ?
???sizeof(n) = ?
2。內存
2.1 簡述內存區域的作用
???堆:
???棧:
???.DATA:
???.BSS:
???共享內存:
2.2 找出內存使用的問題
???(1) void GetMemory(char *p)
?????????{
????????????p = malloc(100);
?????????}
???(2) void GetMemory(char *p)
?????????{
???????????????char str[] = "Hello";
???????????????p = str;
?????????}
2.3 字節對齊的作用,比如4字節對齊
3。加上函數注釋
???FILE *fopen(const char *file, const char *mode);?
???size_t fread(char *Buffer, size_t BlockSize, size_t BlockNum, FILE *stream);
4。編寫函數
4。1 編寫二分查找算法
4。2 編寫鏈表棧
5。設計函數,任選2題
5.1 把字符串反轉過來,如"ABCDE", 反轉后則變為 "EDCBA"
???void ReversString(char *string);
5.2 統計源代碼行數,空行不算
5.3 編寫char *strncpy(char *sDst, const char *sSrc, int n);
???
posted @ 2006-08-16 09:15 HUYU 閱讀(276)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